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以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风湿免疫专业医院为目标,医院地处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居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川省中医院之间,拥两大省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综合医院。[查看详情]
类风湿伤“脑”——或引发老年痴呆症!2020-08-19
在线医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人人都熟悉的疾病,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类风湿实际上是一种免疫疾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会引起类风湿活动
Q:我的类风湿因子检查呈阳性,我是不是患上类风湿关节炎了?
A: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不代表患上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只是临床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准之一,要真正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还要结合影像、关节液检测等多种方式。再者,类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因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类风湿因子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是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其中的一种。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但并不能因此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阳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对等的原因
1、类风湿因子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并不特异,还可以见于许多其他疾病,尤其是许多长期慢性刺激免疫系统的疾病,比如乙肝、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或患有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硬皮病的人,其血清中偶尔也会检测到RF。
2、正常人也有约5%类风湿因子阳性,老年人的阳性率更高,可达10%左右。
3、严格来说类风湿因子不应该只报告阳性或者阴性,而应该报告滴度,实验室应当有自己的阳性判断标准。
4、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诊断标准共7项,符合4项才能诊断。而类风湿因子只是其中的一项,因此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5、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一定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6、目前认为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最特异的抗体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此抗体在初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阳性率为60~70%,特异性高达90~98%。
一般认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以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观念是很片面的。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只有参考价值,而无特异性诊断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较为复杂,要想准确判断病型,需要去正规的风湿病专科医院采用专业仪器检查,并接受科学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症状与指标兼顾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美国风湿病学会更新于 2010 年的分类标准,当各项指标评分之和 ≥ 6 分,可诊断 RA。
该诊断标准包括:
1. 关节受累肿痛
大关节:肩/肘/髋/膝/踝。
小关节:腕/掌指/近端指间/跖趾。
2. 血清学
3. 化验急性时相反应物
4. 病程
考察新标准,我们可以注意到:
必须要有病程 6 周以上的滑膜炎,可以是临床观察到关节肿胀,也可以是超声或 MRI 看到关节滑膜炎。
小关节数量越多,得分越多。RA 关节炎的特征是小关节炎,越多小关节炎越可能是 RA。
当有 RF 或抗 CCP 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而 CRP/ESR 增高,提示炎症性疾病。
为了不被小创伤、关节磨损、甚至痛风等误诊,一般还要排除第一掌指关节、第一跖趾关节。
如果具备上述条件,RA 的诊断是准确的。
关节症状加特异性抗体,是诊断 RA 的最佳证据。
特殊条件-典型症状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症状典型的 RA 患者,甚至肿大变形、功能丧失,但RF检查一直正常,原因可能是这类患者存在其他的自身抗体,而我们没有检查出来。
另外一点,打分。
例如一个病人关节肿痛达 9 个月,有 11 个小关节肿痛,血沉增高85mm/h。由于此病人病程超过 6 周,打分加起来是 7 分,不需要指标,就可以诊断为 RA。
对于症状典型、持续 6 周以上的疑似 RA,我们还应考虑超声检查,以帮助早期诊断。
不可忽视-特异性指标
虽然目前在 RA 诊断中,关节症状的重要性大于指标,但也不能忽视指标的作用。
在出现症状前,RA 患者 RF 的比率是 20%-60%,抗 CCP 抗体的比率是 30%-60%,提示 RF/抗 CCP 抗体可先于 RA 临床症状存在。
如果患者检测出 RF/抗 CCP 抗体阳性,即使目前关节肿痛还不典型,仍需要在风湿科密切随访。
若 RF/抗 CCP 抗体轻度升高,多建议定期复查。若无明显上涨,初步不考虑 RA;若升高数十倍以上,且持续性上涨,则怀疑 RA 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 Porto LS 等发表于 Rev BrasReumatol 的研究没有发现抗 CCP 抗体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因此抗 CCP 抗体虽然可作为 RA 早期诊断的指标(尤其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但不能作为判断 RA 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抗 CarP)、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抗 MCV)等其他免疫学指标,也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 年,Marije K 等对几种抗体组合进行随机效应荟萃分析发现,联合检测 ACPA、RF、抗 CarP 抗体对 RA 具有高度特异性(98-100%),提示 ACPA、RF 和抗 CarP 抗体的三重阳性,为识别拥有 RA 发病风险的个体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019 年,北京协和医院余晓萍等通过回顾分析 RA 患者的血清学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发现抗 MCV 抗体在 RA 诊断敏感性高于 RF 和 CCP,与关节软骨侵蚀、关节外器官受累成正相关,提示对于 RF 和/或 CCP 阴性的患者,MCV 起到重要的补充诊断价值。
总结而言,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需症状与指标兼顾。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除了上述的检查,现今还有更多高效的检查方式,有助于患者与医生在发病早期就能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
其中,X线,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检查手段,但是X线软组织分辨率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敏感性比较差。
而利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评估更具优势,既能保证评估过程的安全性和无创性,又能降低患者的诊疗成本。肌骨超声评分与患者自身抗体在指尖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够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什么是肌骨超声?
肌骨超声是指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超声诊断技术,目前,肌骨超声已成为与X线、CT和MRI并列的肌肉骨骼系统主要临床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骨关节外科、风湿科、康复科、疼痛科、神经外科等专业领域。肌骨超声可以诊断的疾病非常广泛,比较常见的有软组织肿物、肌肉拉伤、肌腱断裂、韧带扭伤及断裂、肩袖损伤、骨折、腱鞘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腘窝囊肿等。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的增生、滑膜炎症、骨质侵蚀、关节积液是患者常常关注的焦点。一般的X片不能够显示关节的滑膜,无法显示滑膜炎症,而对于关节积液也不敏感,若要观察关节的炎症及滑膜增生情况,则只有核磁共振成像清晰,但其费用高,检查时间长,且不便于长期反复检查。
这时关节超声就体现了自身的优越性,其对于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关节积液都有较好的准确性,同时无辐射、费用低廉、简单方便,易于反复监测。
肌骨超声还可一次对多个关节进行检查,能迅速获得结果,对于多关节病变省时而高效;而且它还易于双侧关节对比检查,便于发现某些细微的病变。
目前四川省仅两家医院拥有此项检测设备,我院是其中一家。
如果您有关节炎诊断检查方面的困扰,不妨进行肌骨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早对症治疗。
提问,预约请扫码~